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一种说法提到重构,比如细菌、细胞核,它们需要重构身体结构才能观察到所在维度的变化。而人类强行进入四维空间可能只会导致身体撑破!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重点!除了通过跳出空间/时间维度的方式来改变时间,还有其他方式吗?我有一种假设:通过改变对时间计算方式的认知,1秒=1000毫秒,1秒=1000000微秒,1秒=1000000000纳秒。
一台CPUi7电脑循环做i++计算,10亿次只需大约1秒,可能更快!然而,无论电脑多快,将1+1=2这个结果显示在人类大脑中大概需要一秒左右的时间。对于电脑来说,只需要1纳秒(10亿分之一秒)就能完成。所以,大脑接收信号的速度太慢了,我们人类生活在以秒为单位的世界中。如果你看过《闪电侠》的朋友应该知道,他一秒钟拯救了世界!普通人由于身体结构的限制,无法在物理层面达到超速运动!那我们是否可以在大脑方面进行研究呢?比如利用脑机接口,在大脑中植入一块芯片,并使用虚拟现实设备。
假设大脑中的芯片能够实时连接并与大脑进行交流,且大脑的反应速度能够跟得上。就像A和B进行交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A通过口头表达意思,通过声音传入B的大脑,然后B的大脑会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和理解。这种方式下,理解一个句子大约需要一秒钟的时间。然而,在脑机接口中,只需要1纳秒就能完成(前提是网速足够快,能够跟上)。虽然脑机接口并不完美,但我之前提到了虚拟现实设备。如果我们通过虚拟现实进入元宇宙这个虚拟空间,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声音、影像,甚至未来可能还能感受到触觉和味觉。当脑机接口能突破实现实时传输时,大脑是否有可能在一秒钟内感受到10亿个事件呢?就像《闪电侠》一秒钟拯救了世界,他在这一秒钟中经历了电影一整集的故事!他通过自身的速度超越了时间的控制,而我们则是通过大脑的感知,重新定义了时间。在一秒钟里经历10亿件事情,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放慢了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这只是对时间的认知,而不是现实世界的物理时间,因为时间本身并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我们可以不再以秒而有可能以纳秒为单位来感知世界,这相当于摆脱了现有时间的束缚,进入了一个四维空间的元宇宙!
以上内容是我一时兴起、凭想象的,只是个人的见解!可能存在许多漏洞,我只是发表出来使大家看看,看是否有可能性!
2022开年,微软向游戏圈扔下第一颗重磅炸弹。1月18日,在宣布以每股95美元的价格收购暴雪之后,微软跻身全球第三大游戏开发商。这笔总额高达687亿美元的收购,动用了微软53%的账面资金,如果按暴雪2020财年的归母净利...
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于30年以前造就了“元宇宙”一词,这名文学家已经发布一个名叫LAMINA1的以元宇宙为核心的区块链项目。他还更改了自已对元宇宙的观点,表明这类感受很有可能会大量路面向平面图...
将要过去了的2021年,被称作元宇宙年间。从只有应用电脑上有线网络连接网络“游泳”,变为随时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产品连接互联网,挪动互联网时期产生的冲击性,让人难以忘怀。眼底下,虽然接棒者“元宇宙”定义并未确立,却阻止...
2021,到达空间站的三位航天员从中国空间站眺望深蓝色家园3,并朗诵了巴金的作品:“我明白,日常生活的急流是不容易终止的……”然后演出了一个侧空翻。回顾在蓝色星球的这一年,繁难的人们日常生活和无限转变的时期间隙中,亦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