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峰会上,马智涛分享了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国际实践及中国路径,并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思路——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DDTP)。
11月1日将正式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首次规定“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相关内容,根据规定,数据主体有权从数据控制者处获取个人信息副本,以及请求数据控制者直接将其个人信息传输给另一实体。马智涛认为,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确立,体现将个人信息权利还归个人的立法思路,赋予个人主动在企业间流转个人信息的权利。如何运用创新技术探索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新模式,是关键的下一步。
在峰会上,马智涛分享了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国内外实践及现有痛点。近年来,国际上形成平台主导和政府主导两种不同的个人信息可携带权发展模式,代表项目为美国科技巨头企业发起的DTP(DataTransferProject)模式和韩国政府主导的"MyData"模式。但这两种模式缺乏可信的验证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安全存储、可信传输、协同生产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随着国内数字新基建技术的发展,个人数据可携带权的探索出现新机遇。
对此,马智涛指出,中国新模式应当给用户选择存储方式的权利。同时,还需要解决个人信息验真、个人权利保障和信任机制的问题,以及个人信息在跨行业多场景下的协作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DDTP)应运而生。
"DDTP这种模式可以做到完全由个人主导,而且遵循分布式理念,不需要参与机构有事前约定,并且也不需要依赖单一中心机构的推动,能够实现跨机构、跨场景、跨业态的数据层面合作。"马智涛表示。
据了解,DDTP由微众银行牵头成立的金链盟、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金融科技·微洞察等联合提出。DDTP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设计,通过区块链的全流程追溯、防篡改、传递信任等特性,并引进权威机构的参与,助力更安全、可信、易协作的个人信息携带应用。
在2020年,与DDTP核心机制相似的场景化方案,就已应用于微众银行的粤澳健康码跨境互认项目。该项目让用户成为个人信息数据传输的核心,自主携带申报个人健康信息,通过可验证数字凭证上链,实现数据验证及健康码互认互换。截至今年6月,粤澳健康码跨境互认项目已支持超9500万人次顺利通关。
粤澳健康码跨境互认项目验证了DDTP在个人健康信息领域的可行性。下一步,DDTP将通过深入践行"公众联盟链"理念,应用跨链技术,实现跨领域互联互通的分布式数据传输、核验和协作的新生态。
马智涛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加上前沿技术的持续发展,有机会推动更多类似于DDTP的标准协议的诞生,构建更多符合公众联盟链形态的应用,为数据时代构建非常需要、必不可缺的数字新基建。"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8年,EOS在其ICO中筹集了42亿美元--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代币募资!它承诺建立一个比以太坊更可扩展和高效的区块链。EOS的优势EOS和以太坊的愿景大致相似,一个底层的区块链操作系统。在这个操作系统里,可以构建各...
赵永新:自2015年7月国务院启动互联网 行动计划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在更多数据旅行和为人民少跑腿方面取得进展。然而,由于互联网本身的问题,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政府部门作为自然的集...
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今天将就银行去中心化做法举行听证会最新进展是,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今天将就“银行去中心化”举行听证会,专家和企业主将就被不公平地拒绝银行产品一事作证。立法者质疑银行拒绝提供服务的指控周三,美国银行和监管机构将...
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今天将就银行去中心化做法举行听证会最新进展是,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今天将就“银行去中心化”举行听证会,专家和企业主将就被不公平地拒绝银行产品一事作证。立法者质疑银行拒绝提供服务的指控周三,美国银行和监管机构将...